谁氏子
[唐代]: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
挽斷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又雲時俗輕尋常,
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餘心誠豈弟,
願往教誨究終始。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共有诗(357篇)
明代:
李孙宸
禁城开晓望,曙色乱晴阴。柳暗春藏陌,花明暖到林。
条风翻戏蝶,淑景动鸣禽。最是宸游地,春来雨露深。
禁城開曉望,曙色亂晴陰。柳暗春藏陌,花明暖到林。
條風翻戲蝶,淑景動鳴禽。最是宸遊地,春來雨露深。
宋代:
王义山
癖到膏盲药不医,把泉煮石炼成诗。
齿根更着雪来嚼,吟过海关又一奇。
癖到膏盲藥不醫,把泉煮石煉成詩。
齒根更着雪來嚼,吟過海關又一奇。
明代:
王夫之
湘波一尺阻东西,湘草湘烟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镜雪,丹经何术炼银泥。
归舟吴越迎歌扇,潭水沧浪废杖藜。问讯绥山桃几熟,飞花好寄五陵溪。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
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
欧大任
夜久众諠息,幽人月下吟。潮来疑涧响,家远似山深。
送客烟中屦,期僧石上琴。何由共玄度,于此长禅心。
夜久衆諠息,幽人月下吟。潮來疑澗響,家遠似山深。
送客煙中屦,期僧石上琴。何由共玄度,于此長禅心。
清代:
曾尚增
太塘岭下好停车,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苋尝来偏有味,鹪鹩随处可为家。
梦中云树迷千里,壁上烟岚识九华。最喜僧雏能解事,殷勤频献奥香茶。
太塘嶺下好停車,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苋嘗來偏有味,鹪鹩随處可為家。
夢中雲樹迷千裡,壁上煙岚識九華。最喜僧雛能解事,殷勤頻獻奧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