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
词语解释
屈曲[ qū qǔ ]
⒈ 弯曲;曲折。
例画栏屈曲。
英bend;
引证解释
⒈ 弯曲,曲折。
引《文选·张衡<东京赋>》:“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三国 吴 薛综 注:“冰室门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也。”
唐 李群玉 《九子坂闻鹧鸪》诗:“正穿屈曲崎嶇路,又听钩輈格磔声。”
明 唐顺之 《条陈水运事宜》:“见 闽 浙 人舟行石罅间,屈曲无碍。”
宋教仁 《登韬光绝顶》诗:“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⒉ 指事物的原委本末。
引《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餘屈曲,难以辞极也。”
⒊ 委曲,曲意迁就。
引《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性素刚直,做了两三处地方官,不能屈曲,中年拂衣而归。”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余赋性偏弱,迫以飢寒,不得遂其麋鹿之一往,屈曲从俗,姑且不免。”
国语辞典
屈曲[ qū qū ]
⒈ 弯曲的样子。
引唐·李白〈古风诗〉五十九首之二十三:「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近迂曲
反正直 伸展 伸长
⒉ 事情的原委始末。
引《三国志·卷三十七·吴书·法正传》:「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余屈曲,难以辞极也。」
⒊ 委屈、迁就。
引《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诸葛谨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
英语crooked
法语flexion, fléchir, fléchissement
最近近义词查询:
角色的近义词(jué sè)
放松的近义词(fàng sōng)
具体的近义词(jù tǐ)
手法的近义词(shǒu fǎ)
脱离的近义词(tuō lí)
受苦的近义词(shòu kǔ)
血色的近义词(xuè sè)
不可的近义词(bù kě)
期限的近义词(qī xiàn)
形容的近义词(xíng róng)
败兴的近义词(bài xìng)
不由自主的近义词(bù yóu zì zhǔ)
停止的近义词(tíng zhǐ)
干系的近义词(gān xì)
物色的近义词(wù sè)
立时的近义词(lì shí)
特意的近义词(tè yì)
暗示的近义词(àn shì)
无声无息的近义词(wú shēng wú xī)
土壤的近义词(tǔ rǎng)
出发点的近义词(chū fā diǎn)
乌龟的近义词(wū guī)
撤消的近义词(chè xiāo)
调拨的近义词(tiáo bō)
个人主义的近义词(gè rén zhǔ y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