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
词语解释
会意[ huì yì ]
⒈ 会心。
例会意的眼色。
英understanding; knowing;
⒉ 六书之一。指合二字或三字成一字以表一意者。如人与言为信,止与戈为武。
英associative compounds,one of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六书);
引证解释
⒈ 六书之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拼合日、月两字,成一“明”字,表明亮、光明之义。参见“六书”。
引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⒉ 会心;领悟。
引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宋 杨万里 《归途轿中读参寥诗》诗:“会意贪看三五句,回头悔失数重山。”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颖铭 会意,便伸了一伸舌头,笑了一笑,恭恭敬敬的进去。”
⒊ 合意;中意。
引《周书·艺术传·姚僧垣》:“梁武帝 性又好之,每召 菩提 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旧唐书·隐逸传·田游岩》:“游於 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輒留连不能去。”
《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杜牧》:“所至成欢,无不会意。”
⒋ 了解;同意。
引《三国志平话》卷下:“帝曰:‘太子但有公事,教军师会意者。’”
国语辞典
会意[ huì yì ]
⒈ 六书之一。指合成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如日月为明、人言为信。
引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⒉ 领悟、了解。
引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薛仁贵征辽事略》:「张士贵目视刘君昴教出,君昴会意,立于帐下。」
近领会
⒊ 中意、合意。
引《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田游岩传》:「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
相关成语
- guó dū国都
- cè guāng biǎo测光表
- rì shèn yī rì日慎一日
- bài wù jiào拜物教
- chè zhā彻查
- tūn tūn tǔ tǔ吞吞吐吐
-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归
- bái jiǔ白酒
- zhǔn zhèng准正
- dà yuán大员
- guāng fù光复
- sè kōng色空
- fēn jī分机
- tuī gàn jiù shī推干就湿
- suǒ yào索要
- huí bì回避
- zhé duàn折断
- dēng tú zǐ登徒子
- dòng fā动发
- hé lǒng合拢
- wáng zhēng yuè王正月
- shǔ cǎo gǎo属草稾
- hé wéi合围
- rì cháng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