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珊
词语解释
阑珊[ lán shān ]
⒈ 衰减;消沉。暗淡;零落。零乱;歪斜。窘困,艰难。残,将尽。
引证解释
⒈ 衰减;消沉。
引唐 白居易 《咏怀》:“白髪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明 王錂 《春芜记·讯病》:“情思转阑珊,更粉消珠泪,翠锁眉山。”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他像是个始终精进的人,意兴阑珊是同他绝对联不上的。”
⒉ 暗淡;零落。
引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一:“南斗阑珊北斗稀, 茅君 夜著紫霞衣。”
⒊ 残,将尽。
引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画船簫鼓转,緑杨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云锁 巫 阳,霜凋 楚 关,堪悲乡梦阑珊。”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香雾无情作薄寒,银灯吹处气如兰,凭肩人爱夜阑珊。”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此刻太平湖饭店之宴已近阑珊。”
⒋ 零乱;歪斜。
引唐 李贺 《李夫人歌》:“红璧阑珊悬佩璫,歌臺小妓遥相望。”
清 纳兰性德 《一丛花·咏并蒂莲》词:“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綰红妆。”
清 洪昇 《长生殿·仙忆》:“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
清 李斗 《杨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周维伯 曲不入调,身段阑珊,惟能説白而已。”
⒌ 窘困,艰难。
引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罗鄴 ﹞既而俯就督邮,因兹举事阑珊,无成而卒。”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国语辞典
阑珊[ lán shān ]
⒈ 衰落、萧瑟的样子。南唐·李煜〈浪陶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作「阑残」。
近衰退
最近近义词查询:
关心的近义词(guān xīn)
亲切的近义词(qīn qiè)
邻居的近义词(lín jū)
平时的近义词(píng shí)
青春的近义词(qīng chūn)
同窗的近义词(tóng chuāng)
无能为力的近义词(wú néng wéi lì)
合格的近义词(hé gé)
加入的近义词(jiā rù)
策动的近义词(cè dòng)
外表的近义词(wài biǎo)
失败的近义词(shī bài)
中间的近义词(zhōng jiān)
乡镇的近义词(xiāng zhèn)
自食其力的近义词(zì shí qí lì)
提及的近义词(tí jí)
奬励的近义词(jiǎng lì)
自力更生的近义词(zì lì gēng shēng)
退回的近义词(tuì huí)
同伴的近义词(tóng bàn)
堂堂正正的近义词(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不遗余力的近义词(bù yí yú lì)
宣布的近义词(xuān bù)
犀利的近义词(xī lì)
实时的近义词(shí shí)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yǐ zhàn qù zhàn以战去战
- nán shì男士
- yǒu yòng有用
- sī xiǎng tǐ xì思想体系
- shí èr yī十二衣
- lǐ zhì理智
- yī lún一轮
- shēng guāng声光
- huàn yī lǐ浣衣里
- bù shǎo不少
- guāng jǐng光景
- gōng zuò miàn工作面
- yǒu shēng yǒu sè有声有色
- tiáo hé调合
- xīn jī心机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cōng cōng匆匆
- xiāng cǎo香草
- jiàn fāng见方
- xī tǔ yuán sù稀土元素
- jiǔ jiǔ久久
- kāi yè开业
- jiǎo dǔ角赌
- hái zǐ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