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yǎng

修养

拼音xiū yǎng
注音ㄒ一ㄡ 一ㄤˇ

繁体修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修养[ xiū yǎng ]

⒈  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

form one’s mind;

⒉  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文化修养。

accomplishment; training; understanding; cultivation;

⒊  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加强修养。

self-cultivation;

⒋  智力,性格。

揭示作者修养的文学主题。

view;

引证解释

⒈  指道家的修炼养性。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柳公权 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虽非神仙,而年过百龄者时所恒有,亦修养之明徵也。”

⒉  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

《近思录·为学》引 宋 程颐 :“修养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琴谱序》:“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

⒊  指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不过他不愿将这些他得意的成绩拿去发表,因为只能给一伙没有修养的人作嘲讽的谈资的。”
《花城》1981年第2期:“高连生 还显得很有修养,虽然受到一大群人的围攻,有的甚至出言不逊,他还是和颜悦色,细雨和风。”

⒋  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三:“再加一点文化知识,和更多的政治修养,他能成为一个好区委书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比起一般知识和文学修养来,她都不如 林道静。”

⒌  学习,仿效。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权利篇》:“胥一国之人,皆以忍耐谦让为美德,争相模效修养之,日无暇刻,岂不痛哉!”
阿英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在本书之外应尽量的搜求时间更近的更有力量的随笔供给自己修养,那些作品会更有力的帮助你。”

⒍  休息调养。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除去浮花,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现已交秋,或者只我独去旅行一下,亦未可知。但成绩恐亦未必佳,因为无思无虑之修养法,我实不知道也。”
王西彦 《乡下朋友》:“去年你在信里说要到乡下来修养身体,我就想,他一定有点什么都市病。”

国语辞典

修养[ xiū yǎng ]

⒈  修治涵养使学问道德臻于精美完善。

元·张养浩〈寿子〉诗:「由弗修养,道乃违叛。 」
《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祀祖已完,他便 仍出城去修养。」

⒉  品德、风度。

如:「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人。」

素养

分字解释

※ "修养"的意思解释、修养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欣赏艺术美,需要知识修养;领略自然美,同样需要知识修养。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疆域就越广阔,你获得的美感也越丰富。

2.他待人接物都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

3.言谈举止有修养,爱憎分明不徇情;办事公正讲廉洁,乐善好施济贫困;遵纪守法争模范,维护交通讲卫生;低碳生活倡环保,修身律己好市民。

4.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5., 而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言慎行、不做坏事。

6.阅读书籍能使你的修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7.真正有经验的人,有修养的人,也能从平凡之事中体验出一份快乐。这样的人会把在家里或办公室里枯燥的工作想象得和登山一样,充满挑战和乐趣。

8.某日,兴之所致,闲翻诗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姿态万千,信心然不可自胜。邻室却突然飘来动感的音乐。分辨之下,竟是邻室幼童学唱热辣情歌。惘然,怅然!不禁感慨: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9.书法、绘画也就与士大夫结下不解之缘,它们几乎形影不离,乃至于成为中士大夫人生修养的一部分。

10.“忠信”是春秋时期的一项重要德行,它在春秋时期的个人修养、治国安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效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