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ān

端倪

拼音duān ní
注音ㄉㄨㄢ ㄋ一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端倪[ duān ní ]

⒈  事情的头绪迹象。

反复终始,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成疏:“端,绪也,倪,畔也。”

general shape; clue; inkling;

⒉  边际。

boundary; bound;

引证解释

⒈  头绪;迹象。

《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解部》“倪”:“《庄子·大宗师》‘不知端倪’,按耑者,草之微始;儿者,人之微始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这公事深藏着曖昧,好教我左猜右忖没端倪。”
清 赵翼 《岣嵝碑歌》:“昌黎 亲到猿猱窟,千搜万索无端倪。”

⒉  窥测;捉摸。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於书,故 旭(张旭 )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明 方孝孺 《题王右军<游目帖>》:“今观此帖,寓森严於纵逸,蓄圆劲於蹈动,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
郭沫若 《游里加湖》:“十时顷下山,车行甚急,风景尤觉奇幻,不可端倪。”

⒊  边际。

《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端倪,犹涯际也。”
唐 岑参 《西亭子送李司马》诗:“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緑柳鶯乱啼。”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牧笛》:“緑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清 陆师 《杂感》诗:“夜长不成寐,忧来无端倪。”

国语辞典

端倪[ duān ní ]

⒈  事情的头绪。

《庄子·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⒉  推寻事物的本末终始。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英语boundary, clue, indication, to obtain clues, to infer

法语le fil d'une affaire

分字解释

※ "端倪"的意思解释、端倪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林语妍用叶闲的那件外套紧紧捂住自己的胸口,面红耳赤,心中又羞又急,唯恐多待片刻就会被对方看出端倪,当下礼貌地冲她点了点头,连忙又提步奔了出去。

2.经济政策的调整亦会影响特定金融领域的犯罪态势,2013年逃汇犯罪初现端倪,即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

3.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4.但邓氏还是在吃晚饭的时候看出些端倪,便问他,他只得推托说不小心在河边摔了一跤,所幸邓氏没有再问,只是叮嘱他小心点。

5.很快,他便从市区各处扑天盖地的海报广告看出了端倪,原来,有个叫柳薇薇的明星要来中海开演唱会。

6.尽管佩科特人一直以来都和马萨诸塞湾和康乃狄克州的殖民者相安无事的生活,但紧张的氛围已经初现端倪,这个事件就成为了导火索。

7.兜风……杨秋忽然极为安闲,此刻在冰儿的斜后方仔细端倪她的侧面,蓝白的轻杉,披了有绒毛的披风,桃子刘海的侧面后面则是个长长的马尾,甚是漂亮精致。

8.她何其卑微地爱慕着这个男孩,想让自己象一粒尘埃般依附着他,又不敢露出任何端倪。她努力地想要接近他,可是太难太难了。木浮生

9.江辰的贼眼贼耳朵立时三刻就看出了端倪,“呵呵,在水军横行的年代,哥压力颇大啊。

10.立夏过后,天气逐渐炎热,容易疰夏的人此时开始初现端倪:浑身变得发烫,胃口开始不好,睡眠不安稳,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