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rén

诗人

拼音shī rén
注音ㄕ ㄖㄣˊ

繁体詩人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诗人[ shī rén ]

⒈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poet;

引证解释

⒈  指《诗经》的作者。

《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⒉  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昌黎、梦得、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国语辞典

诗人[ shī rén ]

⒈  诗经的作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⒉  擅长作诗的人。

《新唐书·卷二〇三·文艺传下·卢纶传》:「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吏。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墨客

⒊  泛称富于想像,具有独创能力的艺术家。

如:「雕塑诗人」、「银幕诗人」。

分字解释

※ "诗人"的意思解释、诗人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诗人之作多少看过几册,或寄情或抒意,或奔放或含蓄。

2.独善其身的诗人往往从内向的默省中体味人生,他们的诗篇中往往既表现了对官场的厌倦,又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3.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名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

4.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5.“不平则鸣”,有正义感的诗人遂将满腔忿懑之气形诸笔端,以诗为武器,进行入木三分的讽刺与抨击。

6.一阵风吹来,小草们在风中摆动着,好似正在翩翩起舞,庆祝它们快要结束的一生。告别了秋天,它们来到了沉默的冬天。诗人白居易曾经描写过草,那首诗的第二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正是描写草的诗句。

7.有着“凌波仙子”的别称的水仙花就像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赞颂的那样:“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水仙花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和高雅的姿态令人陶醉,如一白衣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既优雅又大方。

8.白色的花蕾外包着一层薄薄的膜,似穿着一件薄薄的纱衣,娇小的身材若隐若现。一个个似昂首挺胸的仙女,又似一位多情的诗人正默默地注视着那些盛开的水仙花,心中正酝酿着一首赞美水仙的诗。我呢,更是陶醉得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9.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呈献他们贡礼的地方;在名垂不朽的情侣们,跨越时代的障碍互相致意的地方,你给我安置了一个座位。

10.进入人民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池荷花,池里的荷叶好像是一块蜻蜓的停机坪,又像是鱼儿的遮阳伞。绿色的叶子中间亭亭玉立着粉红色的荷花,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古代的诗人常用荷花形容那些高尚的君子。漫步在荷花池边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