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chǐ

知耻

拼音zhī chǐ
注音ㄓ ㄔˇ

繁体知恥

词语解释

知耻[ zhī chǐ ]

⒈  谓有羞恶之心。

引证解释

⒈  谓有羞恶之心。

《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樵者目金而知耻,耕夫让畔以成仁。”
宋 曾巩 《叙盗》:“此谓养之既足,导之既明,则为盗者知耻而自新。”

国语辞典

知耻[ zhī chǐ ]

⒈  有羞恶之心。

《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分字解释

※ "知耻"的意思解释、知耻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恬不知耻地冤枉别人.

2.刘日知说,“知耻为勇”、“哀兵必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3.欲望过多,必然穷苦不足;恬不知耻,必然贫贱卑微;疑心太重,必然受人轻视;姿态太高,必然遭人排挤。

4.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格外珍惜自尊,就会主动维护他人的尊严。

5.有时候烂电影也有一看的价值。写小说写坏掉毕竟是一个人的事,但一部电影砸了那么多钱、用了如此多人,为什么还可以恬不知耻地把它拍烂呢?

6.主其事的部门负责人必须“知耻知病”,政府部门才有可能对“民粹式教改”造成的沉痾“对症下药”。

7.人一旦利欲薰心,道德良知被蒙蔽,就会渐渐变得恬不知耻,失去人格。

8.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别人更加知耻。

9.有个恶妇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恬不知耻地冤枉别人。

10., 叛徒还恬不知耻地向特务头子邀功请赏,反而被痛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