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
词语解释
不识[ bù shí ]
⒈ 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引证解释
⒈ 不知道,不认识。
引《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引《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国语辞典
不识[ bù shì ]
⒈ 不认识。
引《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⒉ 不懂得、不明晓。
引《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
《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分字解释
造句
1.多你一个不少,少你一个不多,愚弄短信满天飞,关键看你识货不识货。我心本善良,实无心之过。你若还看完,着实是个笨脑壳。还得安慰你一番,祝你愚人节快乐!
2.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不识时务了。
3.她也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女人,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没有再耍她哪小性子。
4.领导决定让小李下基层锻炼,可他硬说是排挤他,真是不识抬举!
5.裴约那人不识抬举,我爹爹待他不薄,他却不知道感恩图报,实在该杀。
6.如“钓鱼岛国有化、解禁日本自卫权、通过安保法”等一系列挑衅中国行为,而中国人却居危不思危,是敌不识敌,甚至怀有“国必游日,货必取日,邻必崇日”的心态。
7.如果不然他便是不识好歹,就算他实力强大,面对这安乐村的人言可畏,他呆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因而他断定许阳会做出自己预料之中那样的抉择。
8.这种空头人情一定要许的,重赏?我堂堂的镇南候,要是收到的贺礼比不上我送出去的赏赐,那么我不用混了,那些不识抬举的家伙也不用混了。
9.我相信他们善良,但是他们却不识时务,整个股指走牛,大面积的套牢盘如何解决?
10.看不清形势,不识时务,是要吃大亏的。
相关词语
- bù dà不大
- bù xiǎng不想
- bù gǎn不敢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声不响
- bù xiáng不详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rèn shi认识
- bù gù不顾
- yì shí意识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动声色
- 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
- bù guǎn不管
- bù xiàng不像
- bù dòng zūn不动尊
- bù duàn不断
- bù róng不容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bù suàn不算
- bù ān不安
- bù lǐ cǎi不理睬
- bù dìng不定
- hé bù何不
- 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
- bù xǔ不许
- bù lùn不论
- bù xiàng不象
-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
- bù dé不得
- bù fǎ不法
- bù shí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