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官吏

拼音guān lì
注音ㄍㄨㄢ ㄌ一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官吏[ guān lì ]

⒈  官员。亦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

officeholder; government functionary;

⒉  中国封建时代九品官中的任何一种官职,较低级的官吏由通过中国经典文学考试及格的人来充当。

mandarin;

引证解释

⒈  官员。亦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

《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十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赐公乘。”
《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 二世 乃遵用 赵高,申法令。乃阴与 赵高 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於庭。”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蠹鱼》:“字汝曰蠹汝不耻,真同官吏剧贪侵。”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序》:“寻邬 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

国语辞典

官吏[ guān lì ]

⒈  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任命,从事公务的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上下官吏都喜欢他,再无说话。」

仕宦

英语bureaucrat, official

德语Regierungsbeamte (S)​

法语bureaucrate, fonctionnaire

分字解释

※ "官吏"的意思解释、官吏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至于汉人官吏,更是几乎没有正面形象,都是些诸如卑鄙无耻的段天德、残酷屠杀无辜契丹百姓的大宋官兵、被令狐冲戏弄的小丑军官之流,可以说是清一色的**。

2.话说包拯到陈州后,明察暗访,克扣灾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恶如仇六亲不认,纷纷自首和检举,供出无恶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陈州放赈的庞昱。

3.当时的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我的哥哥便含冤而死。

4.每当春秋此日,府县官吏、举人秀才、府学教谕,齐集大成殿祭孔,仪式隆重,庄严肃穆。

5., 老百姓在官吏强夺面前惜之不得又无可奈何,还要强作欢颜的可悲境况。

6.安禄山财大气粗,官高位显,飞扬跋扈,视小民如草芥,就更加不将朝廷和官吏百姓放在他的眼里了。

7., 在封建社会里,官吏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是司空见惯的事。

8.一群群平日官吏们眼中的下民、一盘散沙的群氓,瞬时变成了有组织的、令人生畏的黄头魔鬼,各个红着眼睛,正啸叫着,高举火把与刀剑,鱼贯而入……

9.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

10.梁雄打量来人,二十七八年纪,身高一米七上下,面皮白净,锦袍革带,直角幞头黑油靴,一身官吏打扮,颇有几分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