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阿倒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例子郭沫若《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与臣下相共便是太阿倒持,结果便会为臣下所劫弑。”
基础信息
拼音tài ē dào chí
注音ㄊㄞˋ ㄜ ㄉㄠˋ ㄔˊ
感情太阿倒持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使自己被动。
近义词倒持太阿、授人一柄
英语surrender one's power to another as who holds the sword backward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迟疑不决(意思解释)
- 捻神捻鬼(意思解释)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意思解释)
- 自暴自弃(意思解释)
- 任人唯亲(意思解释)
- 个人主义(意思解释)
- 章甫荐履(意思解释)
- 反唇相稽(意思解释)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意思解释)
- 缘悭分浅(意思解释)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不费吹灰之力(意思解释)
- 促膝谈心(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兴高采烈(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动魄惊心(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空话连篇(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博学多闻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无妄之灾 |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
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哀而不伤 |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结驷连骑 |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黄钟毁弃 |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过甚其词 |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
困兽犹斗 |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
逢人说项 |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