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顶至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摩顶放踵。
出处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例子《旧唐书·薛登传》:“上启陈诗,唯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
基础信息
拼音mó dǐng zhì zú
注音ㄇㄛˊ ㄉ一ㄥˇ ㄓˋ ㄗㄨˊ
繁体摩頂至足
感情摩顶至足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不辞劳苦。
近义词摩顶至踵
英语wear oneself out from head to foot to help others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响答影随(意思解释)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意思解释)
- 默不做声(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意气风发(意思解释)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释)
- 照葫芦画瓢(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解释)
- 空费词说(意思解释)
- 孜孜以求(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大树将军(意思解释)
- 饿虎吞羊(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断织劝学(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闭门读书(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势在必行(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皆大欢喜 |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皮开肉绽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
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