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高卧的成语故事


东山高卧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基本解释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东山高卧的典故

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从不过问朝政。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东山高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鸥鸟不下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死要面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处实效功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简明扼要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鸿儒硕学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异途同归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茕茕孑立 晋 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