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的成语故事

拼音tù sǐ hú bēi
基本解释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的典故
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 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 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兔死狐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个人主义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
披肝沥胆 |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
斗方名士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
鹤立鸡群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以权谋私 |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
杨柳依依 | |
不费吹灰之力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