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薮的成语故事


逋逃之薮

拼音bū táo zhī sǒu

基本解释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出处《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暂未找到成语逋逃之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逋逃之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高屋建瓴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金光闪闪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香草美人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肝胆过人
反老还童 清 翟灏《通俗编 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聊以自慰 汉 张衡《鸿赋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悬石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拔茅连茹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