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的成语故事


见义勇为

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

基本解释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见义勇为的典故

1993年8月,济南军区某部中士徐洪刚探亲期满乘车返队,在车上遇到几个歹徒在调戏一个女青年,并肆无忌惮耍流氓,徐洪刚这时立即见义勇为,毫不犹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多刀,他顽强地追赶歹徒,被授予英雄称号。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见义勇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饿虎吞羊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衣锦还乡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令人作呕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礼坏乐缺 《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聪明才智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人面狗心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坐以待毙 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飞蛾扑火 《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虑周藻密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三册)第二节:“元诗矫宋流弊,而失于多学晚唐,……然其佳者则婉转惆怅,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丽,虑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韵远而不失之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