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的成语故事


飞针走线

拼音fēi zhēn zǒu xiàn

基本解释飞:使飞动;走:迅跑。针飞动;使线迅跑。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动作敏捷;速度很快。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暂未找到成语飞针走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飞针走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李代桃僵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肝胆过人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悬崖勒马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缠绵悱恻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户告人晓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梁节姑姊》:“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
赴汤蹈火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奇货可居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不韦列传》:“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