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的成语故事


多难兴邦

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

基本解释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多难兴邦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灵王想称霸于诸侯,就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凭借自己地势险要与战马众多,不怕多灾多难的楚国,司马侯提醒他注意多难兴邦,应该把眼光放远点。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多难兴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烽火连年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改过迁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枝对叶比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明知故问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屈指一算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半路出家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兢兢战战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同心合力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酒后茶余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