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义的成语故事


乐善好义

拼音lè shàn hǎo yì

基本解释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出处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暂未找到成语乐善好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乐善好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勤俭节约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说东道西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开门见山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有胆有识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光前耀后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举重若轻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处实效功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