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的成语故事


卧虎藏龙

拼音wò hǔ cáng lóng

基本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暂未找到成语卧虎藏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卧虎藏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命根子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吉星高照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敌众我寡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不二法门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风驰电掣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七搭八扯
漏洞百出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