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鼓相应的成语故事


桴鼓相应

拼音fú gǔ xiāng yìng

基本解释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暂未找到成语桴鼓相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桴鼓相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手舞足蹈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出师无名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炙手可热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孜孜以求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沤沫槿艳 《太平广记》第351卷:“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多怀。”
古色古香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雄心壮志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敲诈勒索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