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嘴里牙多 |
谑语,指会说话 |
歌莺舞燕 |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
奉命惟谨 |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
一门心思 |
一心一意。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明若观火 |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帮倒忙 |
指主观上想帮忙,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刑期无刑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旧地重游 |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
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分门别类 |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黄钟毁弃 |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