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女娲补天 |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难言之隐 |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将功补过 |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叫化子 |
乞丐。 |
汗牛充栋 |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
下临无地 |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饿殍遍野 |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满天飞 |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
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举措不当 |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井中视星 |
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狭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