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成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基础信息
拼音chù mù chéng sòng
注音ㄔㄨˋ ㄇㄨˋ ㄔㄥˊ ㄙㄨㄥˋ
繁体觸目成誦
感情触目成诵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记忆力超众。
近义词过目成诵
英语be able to recite something after reading it over once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意思解释)
- 瓮中之鳖(意思解释)
- 见多识广(意思解释)
- 诛求无度(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释)
- 遁世离俗(意思解释)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释)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解释)
- 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作壁上观(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骄傲自满(意思解释)
- 饿殍遍野(意思解释)
- 扯旗放炮(意思解释)
- 过五关斩六将(意思解释)
-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解释)
- 广开言路(意思解释)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释)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背腹受敌 |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
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长夜之饮 | 指通宵宴饮。 |
哀而不伤 |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不翼而飞 |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卑鄙龌龊 |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